校友风采
赤诚铸就辉煌——记东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宏
发布人: 祝晓铭  发布时间: 2015-12-31   浏览次数: 1440


  张建宏,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1994年毕业于山东工程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东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中国氟硅材料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八届党代会代表、全国优秀企业家、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中国首届石油化工行业风云人物,2005年被评为中国品牌国际市场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新闻人物、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从零起步,将东岳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两大主导产品规模、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国家科技专项,在新材料、新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在200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大企业集团500强排名中,东岳集团居第四位。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便是东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宏。

张建宏是一个容易激动和感动的人,夜深人静捧读毛泽东诗词,他常常被那些透着英雄之气的诗句和那种荡气回肠、酣畅淋漓的诗意所陶醉;他时常提起25年前他离开军营时的一副对联:当年从军守边防青春无悔,而今返乡建家园豪情万丈。每当讲起、想起军旅生活,他都非常动情。他从不矫饰自己,愤怒时声色俱厉,高兴时笑语朗朗,感动时泪涌眼眶……这个集大智、大勇、大爱于一身的山东汉子,用20年时间执着而坚韧地把一个民营企业推向世界氟化工产业的前沿。

1987年创业之时,东岳集团与其他乡镇企业的起步没有区别,缺技术、缺人才,没有国家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当初被某国有企业淘汰的两台年产800吨的无水氟化氢小转炉,技术工艺落后。在拉回这两台设备前,对无水氟化氢这一产品稍有了解的领导都反对上这个项目,因为其操作难度、管理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当时被形象地称为“老乡玩老虎”。

为管好这两只“老虎”,张建宏带领最初的38名后来被称为“东岳黄埔一期”的子弟兵,到该国有企业学习了3个月。他们挤在简陋的小旅馆里,白天玩命地干活,晚上由张建宏组织学原理、研究工艺技术。

改变落后的工艺技术,是东岳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张建宏认为,当年日本制造业的成功来自于技术跟踪。东岳的发展之路,也要这样走。于是,东岳靠着技术整合,每年都对这一基础产品进行技术和工艺改造,从单体600吨到3000吨,到6000吨,到7000吨,万吨和1.5万吨,直到现在的8万吨,达到国内第一。

东岳在逐渐做大做强,张建宏清醒地意识到,技术跟踪固然投资小、风险小,但永远居于人后,东岳要想在国内国际领先,必须拥有自己的独立知识产权,以人无我有提高市场竞争力,把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作为东岳的发展方向。1999年初,在全球关注臭氧层保护的大环境下,张建宏从报纸上看到了清华大学物理学家朱明善教授在制冷剂替代品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他如获至宝,决定买断这一技术,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这种绿色环保制冷剂。一个乡企出身的老乡欲结亲全国著名高校,这在当时被传为笑谈,认为张建宏头脑在发热。张建宏对此却充满信心。当时,东岳制冷剂产品已坐上了全国同行业第一把交椅,市场占有率高达30%。他抱着舍我其谁的坚定信念,一年往返北京多达30余次。这年年底,东岳——清华绿色新技术有限公司签字仪式在济南南郊宾馆举行,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省长李春亭和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同时出席了签字仪式。在东岳巨额投资支持下,东岳清华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开发成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迅速在国内外传播,引起了世界同行业的高度关注。该产品被列入国家环保重点实用技术A类推广项目、国家级新产品,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产品奖,并被美国SNAP计划认可推广使用,获得国际统一编号。东岳清华绿色环保制冷剂成为东岳“新环保”的代表。与此同时,在张建宏的带领下,东岳集团与日本新日铁、三菱公司合作了全球最大的CDM环保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投产。CDM环保项目的投产,不仅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是中国企业承担全球环保责任履行国际环保义务的重要体现,为环保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东岳开始进军氟化工下游产品——被称作“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这一产品的最先进技术长期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垄断,国内企业单体规模稍大一些的,都是全套引进国外技术。而东岳提出自己搞,并且一期工程就是单体全国最大——3000吨装置。在行业内征求意见时,大多数专家反对,大家一致的说法是:你们干不了。但张建宏坚信东岳干得了,东岳十多年发展已经证明:没有什么难关可以阻挡东岳前进的步伐。在行业内对东岳上马聚四氟乙烯的怀疑中,2001年5月,东岳付诸了行动,国内数十名行业内的权威专家被张建宏和东岳人的豪气所感动,聚集东岳。面对扔掉个人得失,承担巨大风险,欲为民族工业拼争一把的花甲专家们,张建宏动情地说:“大家放心大胆地干,大胆创新,成了算大家的,失败了算我张建宏的!”

破釜沉舟,势如破竹,“塑料王”这坐化工高峰,很快就被东岳人踏在了脚下。时隔一年半,2002年11月,在中国东岳PTFE推介会上,氟化工权威任伟成有一段发自肺腑的发言:“东岳只用了11个月,这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时间把3000吨PTFE搞上去了,其中有多达六项专利技术。在他们要上这个项目时,我是第一个反对者。有人曾对我说,东岳能干成聚四氟乙烯是因为你们这些老专家在帮他们。我对他说:你只说对了一半,如果没有张建宏这样的带头人,如果没有东岳人那股拼劲,东岳PTFE绝不会成功。”通过连年技改扩建,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火炬计划的2万吨PTFE项目投入生产,装置规模世界第一。2006年东岳又开始进军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的硅材料,40万吨有机硅项目总投资45亿元,全国规模最大,2007年年底一期工程将建成投产。

张建宏带领东岳不断向世界前沿技术发起冲击。东岳依靠在含氟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技术优势,与上海交通大学联手攻关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氟磺酸树脂和离子膜项目。全氟碘树脂和离子膜是世界尖端技术,是氯碱行业和未来新能源利用的关键材料。这一技术30年以来一直控制在美国和日本两个经济强国的手中,我国对其一直实行零关税进口,且价格昂贵,每吨价格在1800万 元以上。因涉及我国经济安全,曾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但由于我国基础新材料技术的落后和投入机制等问题,这一项目一直没有取得 核心技术的突破,被专家称之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成为化工界被排在首位的四大技术难题之一。由于离子膜项目对我国氯碱行业和未来新能源的重大影响, 以及其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东岳集团发挥含氟高分子材料的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自筹资金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在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后,引起了国内外化工行业和中央、省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科技部紧急启动“863计划”,全力支持工业用离子膜重大技术产业化。在科技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东岳攻克了这一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这一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这一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当时的省委书记张高丽、省长韩寓群多次到公司现场指导;2004年9月8日,省政府在东岳召开了加快离子膜项目产业化现场办公会,会议提出将离子膜项目列为全省高新技术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支持东岳离子膜项目产业化。省、市、县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到国家发改委、国家科委等就这一项目产业化进行专题汇报。淄博市委、市政府更是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专程到香港进行项目招 商,到企业现场解决项目和园区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科技奖励大会上为东岳颁发了5000万元的科技扶持资金,并专门成立了科技担保公司。2006年离子膜项目通过863验收后,国家科技部又将离子膜项目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张建宏作为首届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风云人物,组委会给他的评价是:他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用20年时间把一个乡镇企业推向世界氟化工产业的前沿,使其主导产品规模、技术、市场占有率雄居亚洲第一。齐鲁文化的滋养,军旅生涯的磨砺,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和 为国争光的赤诚,使得这个山东汉子执着坚韧地构筑起以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为明显特征的中国氟化工帝国,一个科技、环保、国际化的东岳正以不可阻挡的气势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