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长廊
郭万保:频将风雨洗征尘——忆我所经历的两次校庆
发布人: 姜素锦  发布时间: 2016-04-14   浏览次数: 837


    国有国庆,厂有厂庆,校有校庆;每个家庭、每个人也都有结婚日、生日等纪念和庆贺的日子。纪念或庆贺的目的,我想大概有三层,一是回顾,二是反思,三是展望。这一“顾”、一“思”、一“望”,是人们对哲学的终极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现实实践中自发或自觉的追问与探求,寄寓着人们不忘初心、慎终追远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美好愿望。
    山东理工大学及其合并组建前的各校,也大都举办过大大小小的校庆活动。我有幸经历过两次大型校庆活动,一次是1996年10月5日山东工程学院40周年校庆,一次是2006年5月26日山东理工大学50周年校庆。回顾这两次校庆,总有一些瞬间牵思萦怀,久久难忘。


(一)


    1994年9月15日,我走进山东工程学院的大门。谋面这所神往已久的大学,我最主要的感觉就是“沧桑”。那两扇有些锈蚀的铁栅栏校门,那座用煤渣铺成一到暑假就杂草丛生的运动场,那一座座教学楼、图书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教工住宅楼以及楼内时有墙皮脱落的房间,那一个个印有“山东农机学院”字样的各式井盖,那校园道路两旁参天蔽日的大树以及树下雨天一踩就溅出泥水的人行道……处处留存着这所学校所走过的岁月痕迹。当然,“沧桑”是我后来对学校了解之后所改用的词语,最初头脑里迸发出的字眼是“破旧”“寒酸”。也正因此,我从来没有以当时的校门为背景拍过照片。现在想来,这已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
    1996年,学校40周年校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能够参与其中。1995年下半年,学校在校庆筹备方案中提出,要编辑出版一本反映学院16位离退休老同志奋斗事迹的书,需要招募学生对老同志们进行采访并写作。与我同班的4个同学不知通过何种渠道参与了此事,其中包括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但在这项工作进展过程中,他感觉自己无力为之,便坚决地把任务推到我的身上。于是,我有缘结识了一位阅历传奇而丰富的老前辈——段志远,走进了他的世界,了解到他所走过的峥嵘岁月。
    段志远,山东乳山县人,1923年5月出生,194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曾任南海专署(辖莱阳县、莱西县等8个县)人事干事、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政府人事科员、县委组织部干事、峄县城区区委代理书记、临沂地委组织部副科长、科长、副部长等职。1956年调西藏工作,先后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前身)组织部副处长,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党办主任、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西藏农牧学院(2001年9月,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党委书记、院长等职。1981年调到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85年12月离休。
    短短200字的简历,无法尽述段老所经历的人生风雨,更无法毕现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从1996年1月11日到4月28日,我多次到段老的家中与他长谈。老人浓重的胶东口音以及左侧声带受损后造成声音的沙哑,并没有成为我们交流的障碍。随着他朴素、平静的讲述,我仿佛进入时空隧道,来到了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亲眼看到他领导“青救会”发动群众宣传抗日,看到他跟随山东野战军进入峄县城区收缴战利品并清理战场;仿佛又来到了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看到他和同志们一起招收藏族“预备干部”,建立各级党组织,看到他在林芝考察校址、筹集资金,着手创办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这期间,我又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最终写成了一篇题为《志存高远情无悔》的文章,分四个部分对段老的奋斗历程作了叙述,每部分的小标题合在一起是一首我自创的所谓小诗:“困苦卓绝革命路,艰辛玉成创业歌;风霜雪雨鞠躬瘁,慨然回首启后学”。后来,文章收录到《生命,在这里闪光》一书,并得到了书的主编、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声明的表扬,我内心着实高兴了一阵子。
    通过参与此事,我更大的收获是对学校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名不见经传的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山东工程学院,却经历了这么多的艰难曲折,很多人为之奋斗、为之奉献,才有了学校今天的成就。我忽然觉得,校园里破旧的一砖一瓦、质朴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温度、有了情感。因此当10月4日全天和10月5日上午我被安排作为工作人员参与接待校友时,感到无比幸运和荣光。看到一位位校友踏进学校大门,一双双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张张陌生而亲切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我的情绪也被感染,更加起劲地做着来宾登记、纪念品发放等工作,并将那张校庆工作证一直珍藏至今。
    但是,10月5日那天,天公并不作美。据《山东理工大学史》记述:“上午9点30分,突降大雨,但操场上依旧秩序井然,气氛热烈。”我的印象是,9点左右,雨就开始不紧不慢地下起来。10点整,主持大会的院党委副书记高声明宣布:“山东工程学院建校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开始!”立时,学校军乐队奏响铿锵有力的鼓乐,礼炮震天齐鸣,600羽信鸽展翅飞翔起来,而大雨也如瓢泼般倾泻而下。当时,会场上的来宾、校友、老师、学生,无论台上台下、年长年少、有伞没伞,大家都或站或坐在原处,任凭风吹雨打,一直坚持到庆祝大会预定的各项议程全部结束。有不少老师、学生甚至把自己的伞让给来宾和校友。这一场景,使参会的领导、来宾颇为感动。出席大会的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张宗亮说:“这场大雨看出了工程学院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非常好,纪律非常好,十分感人。”淄博市政协原主席、原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筹备小组组长曲相升说:“你们真是治教有方,在大雨中有这么好的纪律只有军队才能做到。”淄博市委书记李新泰对校领导说:“你们一定要表彰机械系的同学们,他们把所有的伞都送给了客人,全体同学一动不动地稳坐在大雨中。”党委书记张复信曾写下一首诗《雨中校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台上台下情谊交融,苍天与大地骤雨沟通;师生员工经受着天地的洗礼,一把把彩伞传递着真挚的感情。同学把伞递到校友手中,送上了对学兄学姐的崇敬;老师把伞撑在贵宾头顶,表达出灵魂工程师的心声。让滂沱大雨从头浇到脚跟,让阵阵秋风吹得全身冰冷,师生们泰然处之,纹丝不动,显示出工程学院的一代校风!……”党委副书记高声明在大会结束时,也即兴口占了两句诗:“苍天有情雨纷纷,贵宾校友情意真。”
    这次校庆,我还有一件糗事刻骨铭心。庆祝大会开始前,接待校友的任务即告完成。我便打着伞拿着相机到会场拍照。相机是政法系(今法学院)的,当时我在系学生会负责宣传工作,自然有近水楼台之便。为了留下校庆的珍贵场景,我咬咬牙买了两只质量好的胶卷。大会结束后,我又赶到1号教学楼一楼的中厅,拍摄在那里举行的校友捐赠仪式。但是,令我至今想来都感到懊恼和自责的是,当所有的庆祝活动结束后,我才发现,自己煞有介事地端着拍照的相机,竟然没有挂上胶卷!第二天上午,风雨之后天清气爽,为了将这莫大的遗憾稍作弥补,我又跑到1号教学楼上,拍摄了一张已经空荡荡的会场全景。照片上,“山东工程学院建校四十周年庆祝大会”的会标和“1956-1996”的字样已经被风雨侵蚀得残缺不全,也别有一番意味。


(二)


    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成立山东理工大学。2005年9月26日,党委书记范跃进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要求做好校庆的各项筹备工作,一要研究确定校庆日,二要制定周密的校庆筹备工作方案。11月15日,学校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经认真讨论并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山东理工大学建校起始时间为1956年,校庆日为每年5月26日。随后,学校成立了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校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庆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工作。校庆办公室又分设总体策划组、会务组、秘书组等8个工作组,具体承办各项校庆工作任务。同时,各学院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校庆工作小组,组织本学院开展相应的庆祝活动,并承担校友联络与接待任务。50周年校庆的筹备与组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当时,我在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秘书科工作,被分派到校庆办公室秘书组,见证和参与了这次校庆的筹备工作和活动过程。作为文秘人员,我参与最多的是有关校庆的文字材料工作,先后起草了学校因校庆活动向省市领导的汇报稿、校庆新闻发布会校领导讲话稿、庆祝大会省领导讲话稿、校友联谊会成立大会校领导讲话稿等文字材料。而记忆最深且感觉更有意义的是,参与了《山东理工大学史》的统稿工作。
    编辑出版校史是“50周年校庆总体方案”中确定的文化活动项目之一。2005年11月9日,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原则同意了校庆办公室提交的该方案,校史编写工作随即启动。到2006年2月下旬新学期开学,各编写组完成了校史各部分的初稿。后经讨论、修订、征求意见、领导审阅等环节,校史稿本日臻成熟。3月23日,担任校史主编的纪委书记张宇声带领党校办公室主任李义勇、校办秘书科正科级秘书于双胜和我,驱车赶赴淄川驾训教考中心的卧龙山庄,对校史作最后的集中统稿。
    这里是一片非常宁静的所在。早春时节,天气晴和,万木吐绿,繁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按照张宇声书记的分工安排,对长达545万字的校史文稿从篇章结构到语言表达、标点符号,作了逐字逐句的审核。我作的印象最深的一处改动,就是建议将原来书名《山东理工大学校史》中去掉一个“校”字,并最终被采纳,心中遂暗喜良久。工作任务完成后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利用短暂的时光在山庄花木环绕的小路上闲行赏景。同去的司机李毅东师傅颇爱好摄影,且技艺不俗,为我们留下了几帧在花树下微笑的图景,当然也有几幅统稿的工作照,如今  已沉淀成珍贵且美好的记忆。
    通过做这项工作,我对学校的发展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对学校的感情也更加浓厚和深沉。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在自己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大学生人文素养》中,专门设置了《山东理工大学史——那些曾经的曲折与辉煌》一讲,向同学们系统地介绍学校历史。有时这一讲也作为专题讲座,被校团委和部分学院列入学生干部培训内容,很多同学听后表示深受教育和感染。
    2006年5月26日,学校东西两个校园都花团锦簇,彩旗招展,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西校区南门,“五十风华、世纪新篇”的大红对联张贴左右,以最传统的方式营造出浓浓的喜庆氛围。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和嘉宾汇聚校园,随处都可以看到热情的笑脸和深情的相拥,随时都可以听到欢乐的笑声和久别重逢的问候。被装扮一新的西校区体育场上,彩球高悬,鲜花成海。主席台正上方,“山东理工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的巨幅会标和“1956-2006”的字样非常庄重醒目。上午10点,礼炮齐鸣,飞鸽翔舞,彩带缤纷,庆祝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
    我虽作为工作人员,但会议一开始,就标志着我所承担的文字工作任务的完成。当时我和几位同事在体育场内的西南角,一边旁听大会,一边时不时闲聊几句。这次校庆大会,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省市和兄弟院校、友好单位领导、来宾及学校历任领导、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共计13000余人出席的盛大规模,不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福生满怀深情地回顾、总结与展望的致辞,不是淄博市委市政府向学校捐赠500万元的热情与慷慨,也不是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淄博市委书记张建国、青岛大学校长夏临华等领导同志在讲话中对学校50年办学成就的高度评价和对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使我深受感动并久难忘怀的,是校友代表、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梁言顺脱稿发表的发自肺腑的讲话。在短短6分半的时间里,他深情追忆了母校所给予他的深远影响,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尤其是他说的一句:“对我母校的任何敬意,都是对我的最高奖赏!”引起了在场全体人员的强烈共鸣,人们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当天晚上,有位同学在博客中写下了自己的评价与感受:校友梁言顺的讲话“完完全全是涌自心底的真挚话语,就像一个孩子在向自己的母亲倾诉感恩之情,虽是只言片语却最容易触动每一个在校学生的心坎——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母校,该怎样去爱自己的大学,校友们的言行举止就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这次校庆,给我记忆深刻的另一件事,就是5月26日晚风雨中的文艺演出。上午的庆祝大会,老天还算比较给面子,虽然阴云密布,但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来凑热闹。我和同事们还为此暗自庆幸。但从下午开始,小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且越来越大。晚上,庆祝建校50周年文艺晚会在风雨中如期举行,校领导和部分嘉宾、校友代表、师生代表一起冒雨观看了精彩的演出。一把把彩伞和各色雨衣簇拥在一起,构成了第二体育场上最美丽的风景。很多没有带伞的同学也对风雨视若无物,依然忘情地欣赏和喝彩。甚至有些一开始打起伞的同学,为了不遮挡身后观众的视线,也自觉地把伞收了起来。流光溢彩的舞台上,演员们风雨无阻地载歌载舞、浓情表演,并且眼神更加坚定,动作更加有力,声音更加激昂。演出过程中,校长姚福生院士被邀请到台上,向全场观众致辞,对广大校友和师生员工冒雨参加晚会表示感谢。他说,广大校友和师生员工冒着大雨观看晚会,热情如此高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理工大学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相信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我们的学校一定能够早日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大学。雨越下越大,现场观众的兴致却丝毫不减。在主持人的带动下,大家齐声高呼:“山东理工大学,生日快乐!”这种发自内心的祝福把晚会推向新的高潮……
    流年似水,我们无法遮挽它匆匆前行的脚步。但我们可以见证一段发展变迁的历程,并有望在其中留下自己的印迹。40周年、50周年校庆都已经走进历史,60周年的庆典正向我们姗姗而来。山东理工大学的60年,可谓风雨兼程,沧桑百历。即使是在那些值得庆贺的日子,苍天也往往派风雨来助兴。其实细细想来,世间哪有一帆风顺、全无波折之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所谓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过是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我们也不应奢望开启新甲子、踏上新征程的山东理工大学,从此会是青云直上,一片坦途。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山东理工大学人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传统,团结一心,风雨兼程,学校就没有越不过的沟坎、攀不上的高峰。强化这种信念,提振师生的士气,应该是校庆的重要主旨之一。
    正是:
    物华冉冉六十春,满目生机万象新。
    聊以弦歌酬好梦,频将风雨洗征尘。
    笃行大道不辞远,更上层楼何惧辛?
    赖有同侪多奋勉,名播教苑志拿云!


    作者简介:

    郭万保,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


(文章选自《回望甲子 春华秋实——山东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回忆文编》)